第44集:既然身份已经暴露,朱允炆和徐妙云决定去寺庙藏身。
既然身份已经暴露,朱允炆和徐妙云决定去寺庙藏身。 朱高煦不解平花花被抓后居然还能招降镇江守备营,燕王清楚朱允炆再无能也是万人敬仰的天子,而自己再厉害也只是个大逆不道的反贼,朱允炆不除自己难以坐稳天下,命朱高煦继续追击。对于朱权还不能动,内功一起那就天下大乱了。当务之急是让天下人都认为建文帝已经死了。 朱棣为建文帝大办丧事,灵前,他把战争的责任全部推到朱允炆身上。方孝孺等几个大臣来祭拜皇上,跪倒在地痛哭流涕,朱棣命人将三具棺椁送到孝陵。 即将出殡,大臣们拦住灵柩。方孝孺称颂建文帝,怒骂反贼谋逆。大臣们要求在皇上和皇后的灵柩前,把一些事情说清楚。朱棣以时辰不能耽搁为由拒绝,大臣笑燕王害怕众目睽睽,群言喈喈。要求朱棣宣告天下,建文皇帝和皇后是被他逼死的。朱棣气恼,要大臣们拿出他逼死皇上的证据,痛陈自己起兵是被奸佞害的,靖难是为清君侧,不承认谋反和逼君。 没想到朱棣竟然言之凿凿,方孝孺气急,揭露他叛逆逼宫的行径。大臣们群情激愤,骂着逆贼向灵柩聚拢。道衍喊时辰到,想强行出殡,大臣们不肯放行,坐到地上阻挡灵柩,一时间场面无法控制。朱棣下令把方孝孺绑了,祭奠完后投入大狱,其他人敢阻拦,杀无赦。 方孝孺被架走,其余人遭侍卫当场砍杀,乱做一团。 今天的事让朱棣心烦不已,道衍劝他要尊重儒雅,宽容读书人,尤其是方孝孺,以在读书人心里建立威望。眼下最该杀的是齐泰和黄子澄,请燕王发布文告缉捕他们,并告知天下,靖难是由这两个奸臣引起,这样南下靖难才有合情合理的理由。还劝燕王亲自去把方孝孺接出大狱,做一个礼贤下士的榜样。 朱棣接受道衍建议,亲自到大狱去接方孝孺,可是方孝孺并不领情,坚决不肯出狱,朱棣只好命令将牢房打扫干净,好吃好喝对待他,还命人去方孝孺府上取他的文房四宝和生活用品,家人可随意探望。 朱允炆和徐妙云来到了紫云寺,方丈收留下他们,虽然紫云寺清静,可是一僧一尼朝夕相处,方丈担心会引起怀疑。 扮成菜农的黄子澄不慎掉落诏书,将白马用墨染成黑马的齐泰也因马出汗掉色露馅,两人先后被抓。黄子澄叹朱允炆不听劝告,优柔寡断,坐失良机,害苦了他们。 梁雁冰在御厨房巡视,吩咐再加一道菜,珍珠翡翠白玉汤,这道菜曾在太祖皇帝遇难时救过他的命。宁王明白,四哥把先皇和这道菜搬出来,就是要告诫群臣,不要忘记祖辈创业的艰辛。也是告诉大家要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废除朱允炆所有改革,恢复以前先皇成法。同时借太祖皇帝威名,证明自己才是真正合理的继承人。朱权决定趁朱棣开庆功宴有所行动,打算今晚进城,向四哥负荆请罪。 朱权向四哥保证三个月之内解散宁王军,并且绝口不提分天下而治之约,还自请去苏州或者钱塘。朱高煦想趁机杀了宁王,道衍劝阻,宁王与燕王暗战,军中早有流言,无论宁王以什么方式死在京师,这笔账都会算在燕王头上,军心会乱。燕王告诫高煦,解决问题不能只用武力,要靠人心,宁王屡立战功,他不会诛杀功臣的。 朱橞与朱权见面,他已打点好御林军,明日晚宴玄武门守卫会减少一半,宁王这边会在汤里下毒,只等朱棣一死,宁王军冲进去占领皇宫。朱橞担心朱权难以脱身,朱权已找好了替罪羊,这个人就是朱能。 朱能来到教坊司挑选艺伎,准备作为礼物送给燕王。 梁雁冰打探到宁王和章犀犀正在镇江秘密的招兵买马,且与济南铁铉,苏州平花花走的很近。朱棣认为他只是自保,如有反心,他来京城不是自投罗网。梁雁冰觉得朱权悔改太突然,说不通,怀疑他另有所图。 梁雁冰秘密监视朱权,发现从他家后门出来的御厨房总管太监。总管的车行至城门,被守卫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