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2000”2020年北京国际音乐节收官

时间:2023-01-13 21:43:52阅读:3809
昨天,青年演奏家林瑞沣和指挥余隆联袂演出2000年12月16日晚,中国爱乐乐团在总监余隆的指挥下以瓦格纳的歌剧《唐豪瑟》序曲发出了“爱乐第一声”。20年后,2020年10月20

      昨天,青年演奏家林瑞沣和指挥余隆联袂演出

      2000年12月16日晚,中国爱乐乐团在总监余隆的指挥下以瓦格纳的歌剧《唐豪瑟》序曲发出了“爱乐第一声”。20年后,2020年10月20日晚,中国爱乐乐团在余隆总监的指挥下再度奏响了《唐豪瑟》序曲为中国爱乐乐团庆祝20岁生日。历史与今天在音乐中实现重合、再现,令艺术家和观众们无比感慨。至此,主题为“我们生于2000”的纪念中国爱乐乐团成立二十周年庆典音乐会落下帷幕,为期10天的第二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也于10月20日晚在保利剧院圆满闭幕。

      “有人说,中国爱乐的声音是嚣张与内敛、霸气与温暖的。下面我们有请负责霸气与温暖的余隆和负责嚣张与内敛的李南上台。”当晚,在主持人白岩松幽默的开场下,中国爱乐乐团团长李南和艺术总监、首席指挥余隆登上了舞台。

      余隆先是幽默回应白岩松说:“霸气是李团,我是比较温柔的。”随后他感慨地说:“20年前当乐团总监时我很年轻,我是跟着乐团一起成长的,是乐团把我带大的。20年一路走来的还有30多人,今天早上排练完了之后特别感动,特别感谢大家手牵手度过这20周年。”大家集体通过鼓掌和跺脚来感谢乐团的演奏家们。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基金会每年都会对一位艺术家或者一个艺术团体颁发“年度艺术家”荣誉。本届“年度艺术家”荣誉授予中国爱乐乐团。这是继2011年中国爱乐乐团获得此荣誉后,第二次成为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年度艺术家”。

      现场

      为爱乐乐团“庆生”青年演奏家送祝福

      当晚,于明月、林瑞沣、刘珅、欧阳娜娜、鞠小夫这五位与乐团同龄的青年演奏家联袂登台为中国爱乐乐团“庆生”。在本届音乐节开幕式上指挥了自己创作的作品《献给2020》的著名作曲家邹野,也将浓缩了中国爱乐乐团二十年来经典之作的改编作品《致敬2000》呈献给了观众。

      作为一场庆典音乐会,“我们生于2000”涵盖了门德尔松、马克斯·布鲁赫、柴科夫斯基、古斯塔夫·马勒等这些古典浪漫时期作曲家的作品。无论是清新动人的马勒《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还是门德尔松百听不厌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或是拉赫玛尼诺夫脍炙人口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及柴科夫斯基隽永深情的《如歌的行板》、布鲁赫《为中提琴与管弦乐团所作的浪漫曲》,在几位青年演奏家和中国爱乐乐团的配合下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音乐大师马勒的交响曲作品如今已成为全球舞台上的核心焦点,中国爱乐也是最早在国内推广和演绎马勒作品全集的乐团。此次,他们奏响了清新动人的《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青年假声男高音歌唱家刘珅担纲独唱,展现这部融合交响曲与艺术歌曲两种音乐体裁美感的杰作不可替代的魅力。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堪称常演常新的经典,虽然年轻却有着丰富舞台经验的小提琴家林瑞沣与乐团带来了新的诠释。观众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青年大提琴家欧阳娜娜也参演了本场音乐会,带来柴科夫斯基隽永深情的《如歌的行板》和改编自德沃夏克经典歌剧咏叹的《月亮颂》。德国音乐家布鲁赫《为中提琴与管弦乐团所作的浪漫曲》尽管在公众知名度上不及他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苏格兰幻想曲》,但却是一部充分挖掘和展现中提琴独特气质、备受资深乐迷喜爱的佳作,中提琴演奏家于明月的演奏让观众重新认识了中提琴……

      音乐会的最后一部作品是乐团委约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邹野先生谱写的《致敬2000》,确切地说,这是邹野改编的一部作品。从贝多芬《三重奏协奏曲》、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生涯》到崔健的《一无所有》、陈其钢的《悲喜同源》等中外名作被依次奏响——这些旋律都曾是中国爱乐乐团二十年历史上重要演出的高光时刻。《致敬2000》与音乐会的主题十分契合,是中国爱乐乐团20周年最好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向新世纪的开端、向过往20年的光辉岁月、向一路走来所有关心关爱中国爱乐乐团成长的朋友们致敬,乐团充满深情的呈现感染了现场观众。在这一作品的结尾,参演的青年音乐家于明月、林瑞沣、刘珅等人依次上台,在台上为中国爱乐乐团奏响《生日快乐》的温馨旋律。与此同时,中国爱乐乐团奏响了二十年前第一场音乐会时演奏的《唐豪瑟》序曲,将晚会推向了高潮。

      谢幕时,余隆指挥指引从2000年建团时就加入乐团的成员起立,观众用热情的掌声向这些在中国爱乐乐团的舞台上兢兢业业演奏二十年的音乐家们致敬。在随后的返场中,乐团为观众加演了柴科夫斯基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大波兰舞曲》等作品,保利剧院沉浸在一片欢呼和掌声中。

      文艺弹

      “古典音乐会带来生命之光”

      致敬和青春是贯穿本届音乐节的两个关键词。

      音乐节向来不乏致敬。而因为疫情,本届音乐节的致敬显得很特别。本届音乐节的开幕音乐会上抗疫主题新作《献给2020》世界首演,回顾了这不平凡的一年,致敬疫情期间的逆行者,抚慰人们的心灵。

      为期十天的北京国际音乐节通过利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新模式,提供了超过240小时的精彩内容。为此,斥巨资从环球、DG(德国留声机公司)、索尼、拿索斯购买正版内容。“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有大量的音乐家8个月时间在演出上是颗粒无收的,恰恰是在音乐版权方面是有收入的。”音乐节艺委会主席余隆屡次强调了音乐节对版权的重视也是对音乐家们的尊重和致敬。

      此外,2020年恰逢贝多芬诞辰250周年,致敬乐圣当然是音乐节不可缺少的环节。无论是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专场音乐会,还是BMF少儿乐团演奏的公益儿童专场音乐会,无一不体现了这一点。

      此次北京国际音乐节上的另一大亮点就是,青年音乐家频频登台。既有十位优秀的青年小提琴家相继亮相三场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音乐会,又有闭幕式上的五位出生于2000年的青年音乐家同台表演。此外,在午间音乐会中也不乏钢琴家孙佳依、小提琴家高参等青年音乐家的加盟。这不仅体现了北京国际音乐节为青年音乐家提供广阔舞台的理念,也显示了古典音乐薪火相传的力量。

      实际上,致敬和青春这两个关键词无一不体现着音乐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对疫情中逆行者的歌颂,还是对逆境中艰难前行的音乐家们,音乐都扮演着非同寻常的抚慰作用;而让更多的青年音乐家在古典音乐舞台上绽放光彩,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音乐厅,了解并爱上古典音乐,则同样彰显了音乐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正如余隆所说“古典音乐是不容易的行业,这条道路并不一定给你带来财富,但会给你带来生命之光。这个光会一代代人影响下去”。让古典音乐这束“生命之光”真正点亮人们的生活,是古典音乐人永恒的使命和责任。音乐节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本组文/本报记者田婉婷

      统筹/刘江华

      摄影/本报记者崔峻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